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地方服务 > 正文
交流合作

地方服务

成大来了辆应急通信车!《移动通信》变身“移动课堂”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作者:  点击:

4月29日,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通信》课程迎来“破圈”时刻——中国电信专家团队携国家应急通信车驶入校园,将5G技术“搬”进课堂。通过“理论讲解+实地观摩+互动实践”的三维教学模式,学子们沉浸式体验5G技术从“课本”到“工程”的转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让教学“活”了起来。


1

专家领航,揭秘5G技术核心

图片

   活动中,中国电信专家以校园5G网络建设为案例,深入剖析了5G网络架构搭建、信号优化策略及实际应用场景。他们结合真实项目经验,解读技术难点与创新方向,并强调:“5G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万物互联的基石。通过应急通信车场景化教学的实践,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5G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2

实战演练,学生亲身体验通信魅力

图片

   本次课程的最大亮点,是在国家应急通信车上开展实地现场教学。同学们在专家指导下,近距离观察无线通信设备与应急基站,并登上通信车了解设备调试与信号测试的全过程。“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基站架构,只在场外见过应急通信车,今天终于登上车辆亲身体验,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更加立体了!”一名参与学生感慨道。



3

十年磨一剑,课程持续革新

作为成都大学一流课程,《移动通信》十余年来持续革新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2018年

课程率先引入PBL理念,打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2

2020年

课程运用BOPPS模型重构课堂设计,以导入、学习目标等六要素为框架,系统性提升教学逻辑性与完整性。


3

2021年

课程凭借扎实的教学基础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成都大学一流课程。


4

2025年

课程响应教务处号召,全面实践翻转课堂模式,前置知识学习,将课堂转变为深度研讨与互动的空间,有效提升学习参与度与知识内化效率。


4

产教融合,共筑“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图片

   成都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契合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块,通过引入企业资深技术专家指导工程实践案例、校企协同开展项目实践,并依托企业资源优势组织接入网络实地勘察等现场教学活动,已构建起"理论奠基-实验验证-项目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体系。课程负责人赵静老师表示:“未来将引入更多产业资源,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工程实践能力。持续课程创新,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课程体验。”



5

党建引领,校企合作迈向新台阶


   此次与中国电信的校企合作,既是课程深化工程实践的重要举措,也依托双方党组织联建的纽带,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与中国电信通过党组织联建,为校企合作注入“红色动能”。双方以党建为纽带,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此次课程合作正是双方深化资源共享、共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



   此次校企合作不仅是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高校与行业“双向奔赴”的缩影。成都大学将持续深化“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学生破题”的协同机制,为5G+千行百业输送更多“即插即用”的创新人才!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成都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Shiling Town,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邮编:610100 © 2020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