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简介
团队现有专职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学历3人。团队成员大多拥有长期在研究院所、军工企业从事前沿军/民用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研制工作的经历,具备多年军用重点型号产品、民用产品研制经验。
团队专注于电子侦察、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长期从事高精度时间同步及数据链组网、无源探测(含识别分选)与测向定位、卫星授时信号防欺骗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研究,与部分军民企业、科研院所及部分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有成都市科技局联合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中心3个。
团队现承担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四川省省级平台开放课题5项,横向科研项目5项。
2、近年来代表性科研成果
近三年内,团队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1人。
近三年内,在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及数据链组网研究方面,与协作单位联合承担了省科技厅项目:基于载波相位的无人机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2023YFS0426),并协作研制超精密时间同步设备原理样机;在无源探测(含识别分选)与测向定位方面,主持、参与了四川省科技厅:“非合作型”无人机飞控人员定位系统开发(2018JZ0065)、民用机场低空域无人机探测与防范关键技术研究(2018GZ0072)、低空无人机智能跟踪系统(2018GZ0509)、基于雷达数据智能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2021YFS0311)、低成本可重构“非合作型”无人机无源探测与跟踪系统(2020YFS0507)等项目,以及成都市科技项目:低空无人机智能防控系统(2019-YF05-02636-SN);在信息融合技术方面,承担了横向科研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测度信息定位算法仿真”,将神经网络技术成功应用于多测度测向定位的指标优化,提升了传统方法的测向定位精度指标。部分成果已结题,并开展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团队带头人简介
罗正华,男,1966年4月生,研究员,1987年7月北京航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1月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成都市科技局电子信息专家组成员、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至2008年,先后参加、主持20余项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863”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成果二等奖1项、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通信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数字通信》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起草并制订国家标准(GB)1项,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2009年至今,先后主持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2项,参与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2项;主持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项、市经信委科技项目1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获软著2项。
1990年至1998年,在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从事数字通信、接入网项目及设备开发工作,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99年至2002年,在大唐电信光通信分公司从事接入网项目及设备开发、新产品战略策划等工作,历任开发部经理、产品战略策划部经理、市场部总经理;2003年至2008年,在成都广域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负责公司新产品战略策划和产品开发工作,所负责的产品在国内外实现了规模化应用;2009年至今,先后在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历任院长助理(两年)、副院长(分管学院科研工作)。
2012年9月,组建了学校数据通信及网络实验室,2016年11月,组建了学校航空通信技术研究团队,与部分军工企业、研究院所密切合作,在电子侦察、数据链网络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及研究方向,不断推出了相关的科研成果,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4、团队成员介绍
姓名 |
职称 |
学历 |
研究方向 |
备注 |
曾超 |
高级工程师 |
硕士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李城鑫 |
高级工程师 |
博士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高俊枫 |
讲师 |
博士 |
数字信号处理 |
|
杨耀如 |
讲师 |
博士 |
数字信号处理 |
|
廖雄 |
助教 |
硕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5、其它
与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建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时频同步系统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共建有成都大学场面监视与控制新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
与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有成都空天超短波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共建有成都位标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