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专业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作者:ele  点击:

(一)专业综合信息

1、专业历史:

成都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学校 1978 年建校时设立的无线电系。以下是该专业的发展历程:

专业开设2006 年,成都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专业代码是 080601,招生规格为工学本科,学制四年。

专业建设2014 年,该专业获批校级卓越工程师计划;2015 年获批校级质量提升工程;2017 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2021 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2020 年,成都大学与韩国嘉泉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被教育部批准,2020 年该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招生。通过引进韩国嘉泉大学 24 门专业课程,中韩教师联合授课,培养服务区域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与新能源专业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

2、建设成果

2025年,成都大学在全球排名位次提升了50名,目前在中国内地排名位于202名。在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能源科学与工程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301-400),在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成都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位列全国第 228 名,等级为 B,在四川省内排名第 12 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属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拥有4个国家级、6个省级学科平台、研究中心及实践教学基地。2014 年,该专业获批校级卓越工程师计划;2015 年获批校级质量提升工程;2017 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2021 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3. 优秀教学成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省级一流课程及1个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教指委规划教材,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立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级创新实验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

(二)师资条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任教师总人数30人,其中博士24人,占比80%;硕士6人,占比20%;

职称结构教授3人,占比10%;副教授13人,占比43.3%;讲师14人,占比46.7%。

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26人,占比86.70%,均具有企业研发或工程实践经历。

优秀教师本专业包含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1名,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1名(连续四年),中国高被引学者1名(连续3年),全球首届高排名学者1名,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名,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1名,成都市教坛新秀1名,博士生导师2名、研士研究生导师35名,IEEE PES 绝缘材料分委会常务理事1名。

授课情况教授/副教授授课率100%,核心课程均由副高及以上级职称教师主讲。

(三)人才培养质量

1. 学生就业情况

学院针对人才培养高质量显示度不够和高质量就业不显著、优质生源少的问题,精准聚焦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创办专业特殊人才特训营、针对性培养培训,强化学科竞赛能力,就业指导关口前移、开展党员教师考研就业指导帮扶等推进高质量就业以及扩大院校签约、宣传活动提升优质生源报考率等举措,稳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比例。从2022年到2024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5%以上,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30%以上,成都市就业比例连续达到50%以上。学院在提升学生就业方面的举措具有积极影响,后期要结合人才市场、行业变化的影响,制定更为有效的帮扶和援助计划。

2. 考研情况:

近三年来,报考人数逐渐增加,报考率由45%上升到48%,录取率由45%上升到50%,其中985/211录取率达到20%以上,其他重点本科院校的录取占比75%以上,说明学院在招生、课程安排、专业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显著,学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考研环境中,学院仍需关注录取人数的逐年变化,以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学生的学术支持和指导,提升学习氛围与科研能力。

3.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学生实践教学中严格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不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行“E先生”计划、“第二课”科创工作室、电子创意协会、学长课堂、PCB大赛、光立方大赛、电子创意大赛、党员义务维修队、E先生成长赋能等特色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2022年获得B类以上赛事奖项20项,2023年获得B类以上赛事奖项40项,2024年获得B类以上赛事奖项50项,实现了50%的大跨度增幅,人才培养举措与成效显著。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改革发展需求,围绕西部地区电力行业和装备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的,以及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具有扎实电气工程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电力装备和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工程/产品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在工程实践或研究开发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影响因素;

培养目标2:系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具备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安装调试、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管理与决策、生产经营、教学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目标3:能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及多学科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相关领域的技术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4: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拓展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2、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中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基本能力、以及适应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思想品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1 能基于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0.2 能将科学精神、人文修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0.3 能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相关知识

    具备良好的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1.3能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的方法用于分析、判别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1.4能用专业知识,通过模型比较和综合,优选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完成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2 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会通过分析文献寻求可以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包括硬件电路、程序软件等单元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根据设计需要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

    3.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3能够针对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仿真、实现及调试

    3.4在硬软件、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优选和创新设计意识;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运用科学原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实验方案;

    4.2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

    4.3能够采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使用自动化专业领域的仪器设备、专业软件、可编程器件;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专业软件和可编程器件对自动化工程进行过程设计、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

    5.3能够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其解决方案进行开发、模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能熟知本行业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准确认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2能够理解工程对客观世界的影响,理解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降低工程负面影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7.2针对实际工程项目,能够判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与自动化工程实践相关的人文、历史、环境、法律、安全、伦理等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养;

    8.2 具有客观公正、事实就是、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

    8.3 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组织和管理能够力。

    9.1能够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9.3 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

    能够就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或集成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正确、规范使用工程术语撰写技术文档且格式或字迹工整;正确、规范绘制工程图纸,并能以书面方式就复杂自动化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0.2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

    10.3能就专业问题,使用英语进行口头、文字的表达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自动化行业所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够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协调包含多学科的工程项目进程;

    11.2能综合团队成员意见进行决策,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力。

    12.1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

    12.2 了解终身学习的方法,具备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适应发展的能力

上一条:通信工程

下一条:机器人工程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成都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Shiling Town,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邮编:610100 © 2020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